English

谱写科技创新新乐章

200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人选事迹
2000-04-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整理 我有话说

编者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五一”前夕即将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报从今天起每天刊登一篇介绍被推荐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示他们的风采,反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风貌。

李黄玺——一个普普通通的铸造工人,以汗水加智慧谱写了一曲科技创新的新乐章。

李黄玺原来只有初中文化,但他有一股苦心钻研的韧劲。1989年,一汽集团公司为上轿车、轻型车项目,从瑞士、丹麦等国引进了成套的世界先进造型线,为一汽从“卡车时代”跃入“轿车时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消化新技术的过程中,大家发现,进口设备的说明书根本看不懂,计算机编程更是如读天书。工友们急得团团转,浑身是劲使不出来。面对这种情况,李黄玺在心里默默地重复着一个字:“学”。

白天,他依照图纸分解设备,校对工艺;晚上,他对照书籍做笔记说明。14平方米的房子,凡能利用的空间几乎都被图纸占满了。没有电脑,他只能笔录数万条数据,常常要忙到深夜,半宿半宿地趴在图纸堆里。看丈夫头也不抬地写着抄着记着,妻子说,咱家里有2000多元积蓄,你都拿去吧。如果电脑能让你轻松一些,就买台电脑吧,钱不够再借。李黄玺心里也不是滋味,他知道这钱是妻子攒着买冰箱彩电的,已攒了整整5年了。

1989年6月,李黄玺利用出差的机会,从北京买回一台现在看来极低档的中华学习机。这套简陋的“电脑”经匹配组合后,李黄玺如获至宝,用起来得心应手。李黄玺经过业余苦学,使他对线上设备维修心里有了底,站在洋设备面前,他再不糊涂,再不胆怯。这期间,他修订图纸,大胆校正许多图纸与设备严重不符之处。经过3年奋斗,李黄玺成为能娴熟驾驭计算机系统、熟知和诊治洋设备的专家,工友们赞叹李黄玺“用大刀片攻下了最坚固的碉堡”。

刻苦学习与技术创新实践,塑造了李黄玺的“金刚之身”,他具备了向高技术挑战的心智与能量。电驱动伺服造型线代表国际先进铸造造型技术,这一技术仅电器方面就涉及微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模拟电路等领域知识。因为工作需要,李黄玺每天利用工余时间默默钻研,翻译资料,以惊人毅力完成了十几万字的资料翻译工作。这套资料已成为造型线上的理论操作指南。随后,他又破译了三条引进的“王牌”造型线的全部资料。

李黄玺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自己做人的准则。有人劝他利用技术赚钱,而他却说,我应该做的就是把活儿干好,想方设法保证造型线正常运转。自1991年以来,李黄玺对4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造型线进行攻关改造,技术升级达63项,为企业创造的可计算价值达130.2万元。由他和工友们共同维护的造型线,已成为当代中国引进同类设备的样板。

工友们眼中的李黄玺是个实在人,越是没人干的活,越是没人看见的活,他越是一门心思地干,有时晚上7点多钟,还见他站在高高的架子上,校正着电器软件。随行无箱挤压造型线是厂里公认的运转良好的造型线,可在这条线上,不知洒下了李黄玺多少心血和汗水。

由于工作出色,李黄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吉林省十大能工巧匠之一。但更让人赞叹的,是李黄玺在各种荣誉下仍然保留着充满人情味的高尚的人格。谁家的进口电器坏了,他只要知道了,李黄玺都会不辞辛苦,主动想办法修理改装,却决不接受答谢。

李黄玺不仅把自己全部心血献给了造型线,而且把全部的技术传给了维修班所有的年轻人。几年过去,他带的徒弟们,个个都成为厂里的技术创新尖子。大徒弟林子臣像师傅一样克服重重困难,已经读完了业大,他在师傅的鼓励下,作为唯一一名没有职称的工人参加了公司高级技师研讨班的学习。在一汽集团公司10万职工“大比武”中,他取得了二铸厂电钳状元的殊荣。李黄玺的另一个徒弟孙海成今年才23岁,1998年被二铸厂评为最年轻的生产标兵,是造型线上“难不倒”的维修工。李黄玺带徒弟是无私的,他把自己十几年来处理故障的笔记、图纸整理好,自己复印后,交给徒弟们。他看到徒弟们对电伺服驱动线这一高新技术有兴趣,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合盘托出。这便是李黄玺,一个本领过硬、人格高尚的当代汽修工。

(本报记者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